最近,中国新闻网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网等官方媒体视频号发布了一系列利用AI技术“复活”历史名人的视频作品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。这些视频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,也在情感上引发了观众的共鸣。人民日报的视频更是收获了多个10万+的点赞,数据表现令人瞩目。😲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详细拆解这类视频的制作过程,帮助大家了解其背后的创作逻辑。
制作这类视频的第一步是建立历史人物的素材库。我们可以通过百度、今日头条等新闻平台搜索历史人物的图片,积累相关的图片素材。例如,搜索“孔子”,选择一张清晰度较高的图片并保存到本地。这一步的目的是为后续的AI处理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图像。📚
第二步是利用AI工具生成真人图片。这里推荐使用“即梦”这一AI工具。用户可以通过网页端访问即梦的AI作图功能,导入之前保存的历史人物图片作为参考图。在设置中,参考边缘轮廓的强度建议设置为80-100,这里选择95。生图比例应与原图保持一致。输入描述词时,可以详细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,例如“一位古代中年男人的形象,面容平静,眼睛看向一侧,黑色长须垂下,头戴蓝色头巾,身着浅色长袍,写实摄影风格,超清,4K”。模型选择图片2.0,精细度调到最大。生成效果较好的图片后,保存到本地。🎨
第三步是生成视频。这里推荐使用“vidu”工具。首先选择“图生视频”功能,使用vidu2.0模型,上传人物画像和真人图片。输入描述词,例如“第一张图慢慢变成第二张图,图2的人物静止不动”。生成好的视频保存到本地。接下来,只需上传真人的图片,输入提示词,例如“主体眼睛看向镜头,微笑,微微点头”。生成好的视频同样保存到本地。重复上述操作,制作4-5个人物的视频片段。🎥
第四步是使用剪映进行剪辑。打开剪映,依次导入之前制作好的视频片段。根据视频中的人物数量,导入相应的视频组。添加文字说明、背景音乐,并设置一个吸引人的封面。最后导出视频即可。通过这一系列步骤,一个完整的AI“复活”历史名人的视频就制作完成了。✂️
这类视频的制作过程虽然涉及多个步骤,但通过合理的工具选择和操作流程,普通人也可以尝试制作出类似的作品。希望详细的分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创作过程,并激发更多的创意灵感。😊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